欢迎访问山东恒量测试科技有限公司!

新闻中心

产品分类

联系我们

热线电话:0531-87352777, 0531-87266888

联系人:岳总经理

联系电话:13082733888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经十西路16355号院内

传真: 0531-87362777

邮箱:sdhlcskj@163.com

网址:www.sdhlcs.cn

邮编:250306

关于修订《计量法》的战略思考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新闻中心 >> 公司新闻

关于修订《计量法》的战略思考

发布日期:2021-12-15 作者:刘兆彬 点击:


计量是支撑社会、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。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,有利于生产、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。

1985年9月6日,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《计量法》,这是有利于加强计量监督管理,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,有利于生产、贸易和科学技术发展,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,维护国家、人民利益而制定的法律。

目前,新一代国家秒长基准已达到3500万年不差一秒。

此外,我国还拥有获得国际承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1600余项,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65份计量国际合作协议,我国在国际计量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。

《计量法》需要与时俱进

当下,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,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深化,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历史阶段,新形势对计量事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、新期待,迫切需要对《计量法》进行整体性重大修改,推动计量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改革,适应国际计量示范法的原则要求,以更好地发挥法制对计量事业的规范、引领、支撑和保障的根本性作用,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首先,我国现行《计量法》严重滞后于深化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。

1992年,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2001年加入WTO,2017年提出转向高质量发展,2020年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。这些重大的体制改革给旧计量体制带来巨大冲击,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。企业市场化了,事业单位改革了,计量管理也实施“放管服”改革,减少了行政许可,缩小了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的目录。但是,计量体制还是原有体制,没有通过立新法进行市场化的彻底变革。计量管理体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定位、定向、定标,缺乏宏观战略研究、顶层设计和立法支持,迫切需要深入立法研究,以法治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、社会化为方向,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,彻底改革原有计量管理体制。

高质量发展包括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、环保五大文明,这些都离不开计量事业的支撑、保障和引领。近年来,我国制造业产品合格率达93%左右,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也在90%左右,但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损失在万亿元以上,根源都涉及计量检测的精准度问题。

再次,我国现行《计量法》严重滞后于科技现代化的迫切需要。

我国科技水平总体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,就是计量水平总体不高。虽然我国科技计量这些年不断有新突破、新进展,但距离世界第一计量强国还有很大差距。我国计量基标准实现国际等效的项目占总项目数量的50%左右,而国内主要计量基标准、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覆盖率不到60%。特别是国际单位量子化变革后,以量子技术为引领的计量尖端技术还存在不少短板。扁平化、多中心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即时、在线的量传、溯源体系尚未形成,多维计量、复合计量、解决方案式计量尚不能完全支撑科技创新。

究其根源,其中之一可以归因到计量。计算、测量、检验能力严重滞后于高科技发展,创新能力、协同能力和系统解决问题能力既受制于技术水平,更受制于体制机制束缚。全社会对计量重要性和战略性的认识、重视、支持、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。

可持续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建设生态文明是百年大计、千年大计,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目标。毋庸讳言,现阶段我国生态环保问题依然比较严重,水、土、气、废、声、光、电各类污染影响着人类健康以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当前全球集中关注的气候变化、节能减排、低碳发展等问题,已上升为我国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问题。

目前,我国在碳排放测量,主要污染排放量在线检测,碳中和计量测试技术,太阳能、风能、生物质能等能源计量测试,能源资源大数据计量、能效分析等诸多领域的计量测试技术研发、应用、系统化、协同化等方面,还有大量工作要做,不少方面刚刚起步。如果不加快修改《计量法》,不高度重视、不加大投入、不改变体制、不聚集人才,就难以支撑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

对于全面修改《计量法》的几点思考

(一)确立大计量立法理念,制定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大计量战略和中长期规划。

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曾指出,人类认识世界主要靠两大工具,一是概念,二是数量。计量就是对事物数量进行计算、测量、验证的活动,以保证量值统一、准确可信,并用之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科技等各领域,达到预期目的,取得预期效果。计量是人类须臾无法离开的认知和实践的工具,如同语言、货币、空气与阳光,人人、时时、处处、事事都在计量。

从以物理计量为主体,向化学计量、生物计量、数字计量、信息计量、智能计量、量子计量、心脑计量、太空计量、生态计量等全方位计量、系统计量、综合计量迈进。要充分发挥计量在科技事业、经济领域,以及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和国防军工、社会治理、国际贸易、政治秩序、社会文化、生态环保、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引领、支撑、促进、保障、规范、主导、提升作用。要制定计量强国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,大力促进高质量全面发展。

计量管理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法治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、量子化,总原则是让市场在计量应用方面起决定性作用,让政府在法制计量方面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,让专家、政府、市场和社会在科学计量方面共同发挥更大作用。

应加大计量知识普及力度,让全社会、每个人都有计量思维、计量能力,大力传播计量文化。在企业推行计量工程师、计量经济师、计量检测师和数字计量师、网络计量师等职称与岗位职称。进一步减少计量行政审批,缩小管理目录,多用法治手段、市场手段、专业技术手段来管理计量。

由于我国农业文明传统计量历史悠久,且前苏联计量体制包袱较重,《计量法》修订任重道远,要突出重点,持续完善。笔者认为,当务之急是同国际化、市场化接轨,增加计量校准、计量服务、平台计量等内容。在量子化计量新技术基础上,重构量值传递体系,打破以行政区域为主,层层量传、溯源的旧体制。

在做好量值传递体系改革的同时,应狠抓两头。一方面要狠抓计量的基础标准建设。计量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计算、测量、测试、比对、验证等方法制定各类标准,以成为人们行为量化准则。要把计量标准同产品、服务、管理、社会治理等各类标准深度融合。把《计量法》与《标准化法》融通,形成合力。

(四)高度重视,建设计量文明。


本文刊发于《中国计量》杂志2021年第9期 作者: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委员、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 刘兆彬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sdhlcs.cn/news/402.html

最近浏览:

相关产品:

相关新闻:
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联系电话
    15624049920
  • 在线留言
  • 手机网站
  • 在线咨询
    欢迎给我们留言
   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,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。
    姓名
    联系人
    电话
    座机/手机号码
    邮箱
    邮箱
    地址
    地址